【柳氏医派】柳少逸: 论三焦辨证与水肿病的证治(上)

复健王  复健王的自留地  2021-11-22 10:27:28

 论三焦辨证与水肿病的证治(上)

概说:三焦为五脏六腑的重要组成部分,然而大、中专教材《中医诊断学》中,“脏腑辨证”一节未见“三焦辨证”的内容。而“三焦辨证”则由热病辨证衍生出狭义的三焦辨证而替代,这易让人们产生此即广义“三焦辨证”的误解。本文先从三焦在脏腑经络中的地位为切入点,继而从“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”,谈“三焦辨证”在水肿病证治中的应用。

“故圣人为之脉法,以起度量,立规矩,悬权衡,案绳墨,调阴阳,别人之脉各名之,与天地相应,参合于人,故乃别百病以异之。”此言乃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中仓公淳于意回答皇上医家诊病的要点。此处仓公所讲的“圣人脉法”,即诊法,指的是扁鹊的诊病技术。《传》中尚有“扁鹊虽言若是,然必审诊,起度量,立规矩,称权衡,合色脉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,参以人动静与息相应,乃可以论”的论述。由此可知,扁鹊医学具有四诊合参、辨证论治的学术特点,此乃“辨证论治”最早的文献资料。由此可见:辨证是在四诊、八纲的基础上,把疾病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一系列证候,系统地进行叙述作为识别疾病,探求病因,审查病机,确定病位和疾病发展趋势的一种诊断方法。故“辨证论治”是中医学有别于其它医学的一重要的学术特色。从而在《中医诊断学》中,“辨证”为一重大章节。

“三焦”作为“五脏六腑”中一重要脏器,在《中医诊断学》“脏腑辨证”一章中却未有内容。只在“经络辨证”中有“手少阳三焦经病证”一节。对热病的辨证,《讲义》中继“六经辨证”、“卫气营血辨证”之后,有“三焦辨证”的专节。此处的三焦辨证,是清·吴鞠通在《温病条辨》中用以论治温病的辨证方法。它是依据《黄帝内经》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,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,划分为上、中、下三个部分。从咽喉至胸膈属上焦;脘腹属中焦;少腹及二阴属下焦。是在《伤寒论》六经分证及叶天士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,结合温病传变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。所以吴氏之三焦辨证是结合运用了卫气营血的理论,着重阐述了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、证候特点及其传变。由此可见,《讲义》中吴氏的“三焦辨证”,是在《黄帝内经》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的基础上,衍生出一种对“热病”辨证模式,当属狭义的“三焦辨证”范畴,本文试以水肿病的证治为例,谈一下广义三焦辨证”在脏腑辨证中的地位。

一、从“三焦者,人之三元之气也,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”,论三焦在脏腑经络中的地位。

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云:“太阳为开,阳明为合,少阳为枢;太阴为开,厥阴为合,少阴为枢。”太阳主表,是敷布阳气卫于外,故为开;阳明主里,受纳阳气以援内脏,故为合;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之间,转枢内外,故为枢。太阳之开,阳明之合,全赖少阳之枢。故足太阳膀胱得此枢而水道通调,手太阳小肠得此枢而食物变化,能通能变谓之开。足阳明胃得此枢而阳气含纳,手阳明大肠得此枢而阳气收藏,能纳能收谓之合。因太阴施布阴气以灌四周,故为开;厥阴受纳阴气以归于内,故为合;少阴为心肾,心藏神,肾藏精,心与肾合则交泰,离则两伤,故少阴为性命之枢。太阴之开,厥阴之合,全赖少阴之枢。故足太阴脾得此枢而运化精微以升于上,手太阴肺得此枢而水精四布以降于下,能升能降谓之开。足厥阴肝得此枢而阴血赖以藏,手厥阴心包络得此枢阴血赖以生,能藏能生谓之合。故开者所以司动静之基,合者所以执禁锢之权,枢者所以主转动之微。

阴阳互根,阴阳之根同于肾。肾中元阳,又称命门之火,且为少阳相火之源,故少阳之根出于肾,《灵枢·本输》篇有“少阳属肾”之说。元阳闭藏即是少阴,元阳活动即是少阳。一静一动,一体一用,体之枢在少阴,用之枢在少阳。元阳为全身动力的根源,《难经》称元阳“为五脏六腑之本,十二经脉之根,呼吸之门,三焦之源。”《慎斋遗书》认为:“枢机有二,一者两肾中间一阳藏处,命门是也”,为“人身之枢也”。

人体开合、升降、出入之枢,不动在少阴,动在少阳,故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”,“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”少阳内联三阴,外出二阳,为入病之门户,出病之道路。少阳在足为胆,脏腑活动均听从胆的决断;在手为三焦,三焦分属胸腹,是水谷出入的道路,其经脉布膻中,散络于心包,总司人的气化活动,三焦主少阳相火,导引命门原气和胃气分布周身:上焦心肺一气一血,赖宗气之敷布;下焦肝肾一洩一藏,赖元气之蒸腾;中焦脾胃一升一降,赖中气之转输。故《难经》称三焦为“原气之别使,主持诸气”,为“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始终。”《中藏经》称:“三焦者,人之三元之气也,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,其于周身灌体,和内调外,营左养右,导上宣下,莫大于此。”因胆司决断,三焦通达,关键是阳动。故《慎斋遗书》云:“少阴肾,天一所生,为三阴初入之处。少阴者,阴之枢也。由少阴而入,则为厥阴;由厥阴而进,则为太阴。太阴,阴之至也。阴极而阳生,阳之初生而始发,则从胆,胆为转阴至阳之地,为少阳,是阳之枢也,由少阳而阳明,由阳明而太阳,太阳为阳之极,而又转入于阴,则少阴少阳,乃阴阳初入之枢,枢者如门户之枢也。阴必从阳,故三阴之出入,亦在少阳,阴之不利,由阳之不利,所以阴以阳为主也。”故以上论述,当为广义“三焦辨证”之基原。

(未完待续)

【注】本文选自柳少逸《柳少逸肾病研究发微》。